绩优主动权益基金遭ETF“偷袭”,主要是指近年来ETF规模迅速扩张,对主动权益基金的市场份额、资金流向等方面产生了挤压效应。具体情况如下:ETF规模扩张与资金分流:2024年以来,股票型ETF受到大量资金追捧,三季度期间合计有1651亿份净申购,净流入金额高达5364亿元。相比之下,主动权益基金却整体遭到持有人净赎回,如偏股混合型基金、灵活配置型基金和普通股票型基金三季度分别被基金持有人净赎回618.87亿份、362.95亿份和110.31亿份。这表明部分投资者将赎回主动权益基金的资金转向了ETF。ETF的优势吸引投资者:ETF具有手续费低廉、流动性好、透明度高等显著优势。目前国内ETF类型丰富,覆盖面较广,尤其是宽基ETF,被认为是居民资产配置的重要工具,这使得投资者更倾向于选择ETF来配置权益资产,对主动权益基金产生了挤出效应。主动权益基金业绩表现不佳:根据晨星的研究,过去十年间(2014.07-2024.06),美国市场只有约29%的主动基金能够跑赢被动基金,类似现象在A股市场同样存在。2022年、2023年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分别下跌21.03%和13.52%,长时间大面积亏损引发基金持有人赎回潮,即使是绩优主动权益基金,也因市场整体环境影响,面临投资者赎回压力。政策支持ETF发展:新“国九条”中明确提出建立ETF快速审批通道,推动指数化投资发展。证监会也放宽指数基金的注册条件,提高了指数基金发行效率。例如中证A500ETF,首批及第二批基金产品都是正式申报后仅一天就飞速获批,这促进了ETF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挤压了主动权益基金的生存空间。国家队资金助推ETF热度:2024年前三季度市场相对低迷,国家队掏出真金白银通过ETF支持股市。据统计,上半年国家队累计增持ETF金额超过3000多亿,在头部沪深300ETF中,国家队的持仓更是占到了60%以上,这也使得ETF的吸引力大增,间接影响了主动权益基金的资金流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