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贸区3.0确实正在重塑区域经济格局,主要通过规则创新、数字转型和供应链重构等方式实现,具体如下:规则创新推动制度型开放:自贸区3.0版包含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供应链互联互通等9个新增章节,覆盖当前全球产业链变革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议题。例如,双方首次就竞争和消费者保护设立单独章节,成立专门委员会,强化竞争立法和执法合作,并纳入在线消费者保护、旅游消费者保护等新规则条款,有利于促进双方跨境消费,为双方经贸往来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3.0版允许双方企业通过公开征求意见程序参与彼此标准制定,积极推动双方在标准和规制领域的互认互信,显著降低了企业合规成本。数字经济引领新增长:数字经济成为3.0版的突出亮点。双方同意促进数字基础设施“硬联通”,增强电子发票、电子支付等系统“软联通”,纳入高水平的个人信息保护、数字贸易标准、无纸贸易、网络安全等规则条款。中国在数字技术方面的优势与东盟的转型需求形成互补,双方在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合作空间巨大,中国可向东盟输出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帮助东盟国家培养人工智能人才,支持智慧城市建设,这将推动区域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变经济增长模式。绿色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在绿色经济领域,3.0版明确双方以全球发展倡议等为合作基本原则,在绿色贸易、绿色投资和绿色标准等8个优先领域,深入开展经验分享和政策交流,促进可持续能源等绿色产业的贸易投资合作。中国作为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正为东盟国家的能源结构转型提供关键支持,这将有助于双方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将塑造区域绿色产业经济格局。供应链重构提升韧性:自贸区3.0版通过发布新的互联互通总体规划,提升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持续加快相关基础设施与供应链数字化、绿色化建设,并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和风险预警系统,加强供应链风险管理。中国—马来西亚“两国双园”、中老铁路等标杆项目成为区域供应链合作的典范,这些项目通过基础设施联通和产业协同,正在构建更加紧密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网络,提升了区域供应链的韧性和稳定性。贸易投资便利化推动经济一体化:2025年前8个月,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总值达4.93万亿元,同比增长9.7%,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6.7%。3.0版在海关程序与贸易便利化等方面取得诸多成果,如进一步强化智慧海关合作,对货物放行、快检、装运前检验等条款进行优化,在广西凭祥口岸,通过建设智慧口岸,出入境车辆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无人化、智能化通关,提升了贸易便利化程度,促进了双边贸易的高效发展,有利于双方推进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小微企业发展注入新活力:3.0版专设中小微企业章节,推进信用数据互通、通关程序简化等务实举措,让广大中小微企业共享自贸红利。在竞争政策、消费者保护等领域提供适应性机制,强化营商环境公平性,为东盟国家创造了更多就业与发展机会,有助于激发区域经济的微观活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