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日,随着梅州抽水蓄能电站二期工程第二台机组投产发电,粤港澳大湾区抽水蓄能电站在运规模突破1000万千瓦大关,达到1028万千瓦,约占全国抽水蓄能在运总量的六分之一。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为区域能源转型和电网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核心驱动项目:梅州抽水蓄能电站的关键作用此次规模突破的核心贡献者是梅州抽水蓄能电站二期工程。该电站位于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是“十四五”期间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开工建设的抽水蓄能项目,规划总装机容量240万千瓦,分两期建设,每期各120万千瓦。其中,一期工程已于2022年5月投产发电,二期工程于2025年8月投运首台机组,并在10月实现第二台机组并网,每台机组装机容量30万千瓦。建设过程中,该项目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包括高压水道建造、硬岩深竖井全断面一次反拉、复杂地下洞室群开挖等,机组主要技术指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按照计划,梅州抽水蓄能电站二期将于2025年内实现4台机组全部投产,届时整个电站将具备480万千瓦的调节能力,每年可消纳清洁能源约72亿千瓦时,减少标准煤消耗218万吨、二氧化碳排放590万吨,成为国内同规模抽蓄电站中清洁能源消纳能力最强的项目之一。 规模突破的多重价值提升电网调节韧性: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之一,电力供需矛盾和峰谷差问题突出。此次在运规模突破千万千瓦后,区域电网获得了强大的“稳定器”和“充电宝”,可通过“低谷抽水、高峰发电”快速响应电力需求波动。例如,新投产机组已进入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参与交易,单次可消纳180万千瓦新能源发电量,显著提升了风电、光伏等间歇性清洁能源的并网消纳能力。推动能源结构转型:随着千万千瓦级抽蓄电站的投运,粤港澳大湾区清洁能源消纳率提升15%,年减少火电调峰煤耗18.8万吨标准煤。截至2025年10月,大湾区清洁能源电量占比已接近50%,成为全球抽水蓄能装机容量最大、电网调节能力最强、清洁能源消纳比重最高的世界级湾区电网之一。创新市场运营模式:梅州抽水蓄能电站率先实现“投产即入市”,开创了抽水蓄能电站全电量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先河。通过在电价低谷时购电抽水、高峰时发电售电,电站已累计交易市场电量超17.4亿千瓦时,响应市场需求启动4200余次,为全国抽蓄电站市场化运营提供了示范经验。 未来发展前景除已投运项目外,粤港澳大湾区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仍在加速推进。2025年8月,深圳能源集团启动总投资85.03亿元的广东岑田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装机容量120万千瓦。根据规划,后续项目将进一步强化大湾区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助力区域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并为全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关键支撑。此次千万千瓦级规模的突破,不仅是粤港澳大湾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成果,更彰显了中国在抽水蓄能技术应用和能源结构转型领域的领先地位。随着更多项目的落地,大湾区将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标杆作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