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校学者: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推动全球绿色转型
烟海e家、国际在线、中国青年网等多家媒体平台,2025年10月20日同步报道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学者关于中国海外绿色投资的研究发现。
东亚论坛近日刊发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学者毛萨姆·库马尔的文章指出,自2022年以来,中国企业对全球绿色产业的协议投资额超过2200亿美元,涵盖电池、太阳能、风能、新能源汽车和氢能等领域。
这些投资已遍及全球54个国家,从东南亚、中亚到中东、北非,从拉丁美洲到欧洲,成为全球脱碳进程的强大驱动力。
01 中国绿色投资的全球足迹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学者毛萨姆·库马尔在东亚论坛发表的研究显示,中国企业的对外绿色投资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拓展至全球。
投资规模巨大。自2022年以来,中国企业对全球绿色产业的协议投资总额超过2200亿美元,这一数字彰显了中国在绿色技术领域的财务实力和生产能力。
这些投资主要流向电池、太阳能、风能、新能源汽车和氢能等关键绿色产业领域。
全球广泛覆盖。从地域分布看,中国企业的绿色投资已经覆盖全球54个国家,包括东南亚和中亚、中东和北非、拉丁美洲以及欧洲地区。
这种广泛的地域覆盖表明中国绿色投资正在全球范围内产生积极影响。
市场主导模式。值得关注的是,当前中国在绿色产业的对外投资增长主要由企业主导,通过市场机制进行。
这一特征反映了中国企业在绿色技术领域拥有的世界领先技术和生产能力,使它们能够自主进行全球布局。
02 全球脱碳的“稳定器”
在当前全球秩序出现巨大变化、脱碳进程和《巴黎协定》减排目标面临不确定性挑战的背景下,中国企业的绿色投资行动发挥了重要的“稳定器”作用。
技术驱动转型。中国制造业在绿色产业领域拥有强大的竞争优势,这些优势正通过对外投资转化为全球脱碳的实际进展。
中国企业的财务和技术能力正在努力托举全球脱碳进程,使得许多发展中国家开展脱碳联合项目成为可能。
历史性转变。实际上,中国在海外能源投资领域的转型早已显现端倪。
2021年,美国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中心主任凯文·加拉格尔就曾指出,中国宣布停止新建境外煤电项目,标志着其海外能源投资正式从煤炭转向清洁能源。
这一转变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被认为是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时刻。
满足全球能源需求。据此前研究显示,全球仍有近10亿人无法获得电力资源,超过30亿人没有清洁燃料做饭。
从现在到2030年,全球每年在能源和可持续基础设施方面面临的资金缺口约为全球GDP的2%。
中国对清洁能源的投资帮助发展中国家以负担得起的成本获得电力,同时不依赖化石燃料。
03 绿色投资的实践典范
中国在海外绿色能源领域的投资并非纸上谈兵,而是通过一系列实实在在的项目,为东道国带来了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全球项目布局。中国的金融机构已经为多个标志性海外绿色能源项目提供支持。
这些项目包括:南美最大的太阳能项目——阿根廷高查瑞光伏园;肯尼亚、智利和意大利的太阳能项目;以及巴西、巴基斯坦和埃塞俄比亚的风力发电场。
投资方式创新。相较于西方多边开发银行以单个项目为基础的缓慢融资方式,中国的融资速度更快,并以项目组合为基础,将一批项目作为整体战略的一部分进行推进。
这种创新模式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加速了绿色能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
助推全球南方国家发展。中国企业的绿色投资尤其使全球南方国家受益,使这些国家能够开展原本难以承担的脱碳联合项目。
通过提供资金支持和出口绿色能源技术,中国帮助发展中国家跨越化石能源阶段,直接进入清洁能源时代。
04 绿色投资背后的中国优势
中国能够在全球绿色投资领域扮演重要角色,源于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积累的深厚实力和前瞻性的政策支持。
技术领先地位。中国在关键绿色技术领域已经形成全球竞争优势。
2020年底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确认,中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快速扩大,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均居世界首位。
这种技术优势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竞争的重要底气。
财力与速度优势。中国金融机构的雄厚财力,加上快速决策和执行能力,使其在海外绿色能源融资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这种“中国速度”正适应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要求。
政策支持体系。中国在2016年通过新开发银行承诺60%的资金将用于可再生能源,展现了其在政策层面推动绿色转型的决心。
这种政策支持为中国企业海外绿色投资提供了坚实基础。
阿根廷高查瑞光伏园、肯尼亚的太阳能项目、巴西的风力发电场……这些遍布全球的绿色能源项目,背后都有中国企业的投资和技术支持。
从东南亚到拉丁美洲,从非洲到欧洲,中国企业的绿色足迹已遍及全球54个国家,成为不稳定世界中全球脱碳进程的“稳定器”。
美国学者的研究结论印证了一个趋势:当中国提供资金支持和出口更多绿色能源技术,发展中国家就能够在不依赖化石燃料的情况下,以负担得起的成本获得电力。
|
|